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教研 > 学科天地 > 技术 > 教研活动
全市信息技术教师线上线下共同参与教学研讨
字体【 】  编辑日期:2021/5/21    编辑:信息技术教研组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为进一步落实《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加强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研工作,5月19日下午,在铜陵市第三中学举行主题为“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课题研讨活动。

铜陵市实验中学的汪洁老师和铜陵市第三中学的钱蕾老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项目七《用计算机计算圆周率》一课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汪洁老师以一段由圆周率数字谱写的曲谱将学生吸引入课堂,在师生共同探讨圆周率的历史中,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算力、算法的发展对科学的推动性。随后汪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计算圆周率数学公式的变化规律,建立算法模型,深度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最终编程实现圆周率的计算。完成计算后,学生就圆周率的计算精度问题展开探讨,研究不同的计算参数对数据精度以及计算时间的影响,学生积极进行程序测试,课堂讨论热烈。


钱蕾老师通过几何画板,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随机投点法计算圆周率的算法原理,通过学习任务单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利用计算机实现随机试验求解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构建循环和选择结构的控制流程,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描述问题的算法,并使用计算机程序语言表达算法,通过多组试验参数的调试运行,验证算法的结果,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这一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学会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展示课后,教科所信息技术教研员、正高级教师何立松和与会老师就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和交流。两位老师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体现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根本理念。

最后,何立松老师给大家做题为《基于Python开展算法教学》的专题讲座。何老师首先阐述选择Python语言作用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程语言的原因,然后就编程教学与算法思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计算思维是求解信息处理问题时的一种思维方式,编程语言是描述信息处理过程的形式语言,而编程则是基于信息的推理活动。信息技术教学“回归编程”反映和强调的是一种应用计算思维求解问题的全局思想,不能简单理解为回归教编程。编程是用来沟通、表达创意和思想、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编程语言,就是让我们可以解决新问题,使用新技术更好的表达自己。

因疫情防控要求,县区部分老师未能到达现场。本次活动采用“线下课堂”与“网络直播”结合的形式,让未到场老师通过线上直播全程观看参与,最大程度地发挥教研活动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