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教研 > 学科天地 > 历史 > 教学设计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字体【 】  编辑日期:2013/2/27    编辑:冯定育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提高概括能力;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分析、归纳、比较、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事实之间联系的能力;

(3)归纳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提高归纳和概括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

(2)通过自主学习和启发,形成多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通过近代政治制度的比较,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学习,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既是我党立足于国情的正确选择,又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选择,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理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三项巨大成就,对于加深对国情的认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正确掌握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成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由于世界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多样性和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复杂性,正确看待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对于提高学生理性分析现实社会和激发民族自尊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成为本课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

第一目“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教学要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初步建立);1956年与民主党派八字方针的提出(新发展)

第二目“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

  教学要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教学要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自治区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图片。

(推进新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就确立了这项政治制度。那么,这项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视频)

互动一:

1.新政协会议召开的前提是什么?它为什么能起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作用?

2.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主要内容有哪些?会议性质如何?(学生看书回答)

3. 1954年以后,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各是什么?(针对全班同学)

4. 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学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原因、目的各是什么?有何意义?(补充---引导回答)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筹建新中国被提上议事日程

(2)时间、地点:1949.9  北平

提出问题:从参加会议人员组成可以看出人民政协有何特点?

回答:具有广泛性

(3)内容:

1通过《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多媒体展示《共同纲领》相关内容。

提出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出《共同纲领》的内容和性质。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并归纳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出问题:从会议内容上可以看出人民政协会议有何特点?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政协及《共同纲领》的发展历程:1949~1954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1954人大及《宪法》颁布后,不再代行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存在。

2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确定首都、国旗、代国歌和纪年法

(4)意义: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初步发展:政协会议职能转变(54年人大召开后)

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1)政治协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

(2)民主监督:监督国家事务的管理,以及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3)参政议政:民主党派除履行上述职能外,还直接参与政权,参与国家和各级政权的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

3.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八字”方针的提出

4.完善:1982 年“十六字”方针的提出 (P99)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指根据民主集中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创设情境:我们在前面7、8、9学习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大家还记得英国、美国的政体、权力中心各是什么吗?那么你们知道中国的政体、最高权力机关吗?

互动二:(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第一届人大会议视频)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人大有哪些权力?(引导—回答---展示)

 2.阅读教材,了解一届人大有哪些重要内容?一届人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与完善过程?(引导—回答---展示)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条  新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1954年宪法的内容、原则、性质各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

拓展与延伸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有何本质区别?

 

1.背景: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创立: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利用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史实和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史料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一届全国人大的主要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拓展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区别,让学生充分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它的发展完善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理解.探究.质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意义?

内容:规定了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 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⑶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3)意义: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创设情境:展示民族服饰和民族大团结图片。并思考以下问题:

互动三:

1.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我国为何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看书回答)

2.我国有哪五大省级自治区?各是何时建立的?它们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看书回答---展示示意图---教师补充)

 

 

 

(小结并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2、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

   (1)人民民主      (2)民主集中     (3)社会主义      (4)民主协商

A.(1)(3)      B.(2)(4)     C.(2)(3)         D.(1)(4)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选举朱德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D.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6.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开始于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秋

8、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为了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9.1949年召开的政协会议与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的相同点不包括

   A.有民主党派参加        B.中共发挥积极作用

   C.体现民主协商的精神    D.协议得到实行

10.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③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④改变了“共同纲领”关于国家性质的定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2.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  D.1956年

13.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

 A.民主改革   B.土地改革    C.民族区域自治   D.改革开放

1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一届人大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