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校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他山之石
一位普通外语教师参观江苏常州勤业中学后的感悟
字体【 】  编辑日期:2014/10/24    编辑:何 娟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49日上午,在谢校长的亲自带领下,我们一行十三人赴江苏常州勤业中学参观学习。当我们踏入江苏常州市勤业中学的广场,便被不远处欢快振奋、富有时代感的音乐吸引了。始终相信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涤荡心灵,牵引情绪。酷我音乐也时常跃入眼帘一行文字:“什么都会改变,唯有音乐不会改变。”学生穿梭于操场的各个角落,一派流动的画面。三首歌串联起学生的笑容、投入和热情,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校园民谣《踏浪》、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学生在绿草茵茵的操场上尽情玩转游戏:打羽毛球、跳花式绳、玩舞龙、抖空竹、扭秧歌等充斥着我的视线。踏着动感的节奏,我也忍不住走进学生群中,好奇地询问几句。看着学生在阳光下绽放出油然而生的笑容,我的脑海里蹦出几个字:音乐操场,鸢飞鱼跃。偶尔看到几位老师穿梭其间,做些必要的技术指导,他们神情安详,泄出一番轻松意!如此况味,学生没有理由不与老师和谐共作,这会不会是课堂参与的前奏与精神状态的铺垫呢?也许课堂参与就是从课间开始吧!我如是想。介绍一下他们的大课间程序:学生们在响亮的口号声中依次跑步出场,跑操、整队、看齐全程都是学生自主管理,简短的广播操后是各班的分组特色活动,从音乐的选择到活动的安排都充满动感与活力。所以我们看到的画面就是:在洒满阳光的操场上,学生们欢快地玩着,跳着,锻炼着,享受着,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幸福的笑容。这样的氛围中没有一个学生在敷衍,没有一个学生需要教师去督促,整个操场青春飞扬,活力四射!

数学课即将开始,课前预备铃响了,学生伏案小憩。我们听到了由勤业中学学生自己录制的古诗词片段诵读。它让学生渐渐安静下来。两分钟过后,一位面容亲切的老师开始宣布上课了。学生们拿出“平行四边形复习”的学习任务单。我的记录较多关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话语。教师呈现第一个学习任务:如何定义和判断平行四边形?老师说:“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许多双手举起来,一位女生被选中走到讲台投影处,投射出课前做好的任务单,开始讲解自己的判断。接着有几位学生开始纠正她认识有误的地方。有位学生声音有点轻,有位同学友好地提醒他大声些。经几位学生的提醒和老师的点拨后,那位初起自己有些误识的女生自己纠正并解说。宛如一个娓娓道来的小主持人。在继续分析过程中,学生始终踊跃举手,有的因为心切而起身举手,但没有听到任何因为兴奋或未被唤到名字失望而发出的尖叫或碰到桌椅的声音。始终是有序有度而不影响他人的活跃,不是散乱的、无序的。学生轮番上台主持,手执教鞭阐释想法,交互相点名参与讨论,老师穿插呼唤同学,如同第二主持人。学生较多运用的提携语有:“我认为,有疑问吗,我补充一点,我纠正一下,我赞同你的意见,我纠正一下。给你们一个机会,谁帮我纠错。我来给你解释一下。你有个口误,你在说矩形,其实是菱形。好的,我知道这里我错了,谢谢你!”老师辅助道:“有不同意见吗?不急,同学们,等等他。可以吗?请继续。还有什么疑问?同学们觉得还有疏漏吗?能不能放过他?考考他!王成,你叫一位同学。有什么补充或意见吗?袁方,来,你给同学一个机会。我只是觉得你的声音小了点。大胆些,没关系,说错了也没关系。你们对我的意见有什么补充或建议吗?好的,谢谢你!”如此往复!我的感觉是:课堂如同发生了多米诺式的连锁反应,呈现良性的、善意的互补和辩论局面,牵一发而动全体。这时我有观察了一下这位数学女老师,约30多岁,扎着干净的马尾辫,没有特别吸引人的面容,但她的谦和、微笑和浅浅的酒窝却吸引着我忍不住想多看她几眼。课堂继续精彩演绎!用演绎一词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如同一场无需彩排的演出,学生在参与中亲历体验,知识在层层探讨中递进生成。重要的是,其间穿插着同学间真诚热烈的交流,包括情感交流。善意的指正,文明的语言。无痕的德育渗透换来课堂会意的笑声、温馨的鼓励、怦然心动的感激。如此课堂延伸至课下,出言不逊的伤害、有悖常理的争斗应该鲜有出现了吧。老师出示第二个任务:综合运用。又有学生开始展示自己的学习任务思路。他说:“和我做得一样的人有多少呢?有更简便的解答方式吗?”开始有同学展示自己的方法了。这时老师发现了几位学生共同的不足之处,点拨道:“过程是否严密?是否该添上一句话?陈英同学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上了哪些知识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数同学开始在学习任务单上补上了遗漏的一步。接着到了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了:半开放式的学生出题环节。老师仍然起到的是组织、调控、帮助的作用。“看看哪个组提的问题多,哪个组最有创意。”“哪个组愿意来分享一下?”“还没展示过的同学请上台来。”“赵铭同学,你同意吗?同意请说一遍!”“你好厉害,你提了这么多我还反应不过来!请你上台解释一下吧。”“他说得好,问题提得好,给他掌声!”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并互相探讨,一句话总结。

课一结束,我们几位听课的老师达成了一致想法:整节课的流程是教师提出问题,接着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情绪饱满,倾听仔细,表述及时。教师适时点拨,画龙点睛。

第二节课是一节语文课,内容是布丰的说明文《松鼠》。也有三个主要环节通过课堂展评引发的探讨完成。第一步是预习检测生字词。一生在黑板上书写展示自己预习过的生字读音。完毕后在讲台前问:“请问大家,我写得有没有错误?”一生举手:“我同意你,但请书写得流畅些,最好写在一条线上。”教师提示:“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一下,哪些地方容易写错。”接着好几位学生指出易错处。接着,教师让学生一分钟准备,展示已布置的预习内容:说说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些方面及你喜欢的理由。如同前一节数学课一样,不少同学进行了展示和相互间的追问、质疑、补充。第二个环节是文本解读。教师运用了三个步骤:即概括、赏析和朗读。最后是归纳总结:如何赏析说明文?在此期间,生生间无形流露出礼仪的交互,情绪的释放,心态的互补,灵犀的互叩。个性化语言也随着情境的深入而愈发充沛、丰富。感觉教师此时更像一位制片人,学生早已自觉进入剧情,渐入深度交流与佳境之中,无需教师过多的干涉、指挥。有的学生的凝练语言甚至超乎老师的期待!(个人认为有的语言组织似乎并不逊色于老师)如同指导学生完成一部绘画作品,老师只在需要处涂抹一笔,宛如用智慧的魔棒在教室里挥舞片刻,接着,画面便峰回路转,学生的作品急转向丰润饱满,俄而进入下一个创作的节点。

伴随着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歌《再见吧,朋友》的下课旋律,语文课结束了。这是一生成的课堂,自然的展示。

两节课中,学生们高高举着手争着发言,大胆地交流着自己的观点,他们或提出疑惑,或进行辩驳,或发表不同的解题方法,或提供补充,或进行讨论,课堂上不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面对来自杭州、宁波和我们绍兴的几十位听课老师,学生们一点都不怯场,几乎人人参与发言,他们的表达交流既老练沉稳又有礼有节。积极的学习状态、规范的课堂用语、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痕的德育渗透,均给我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之后,勤业中学的毛校长和孙校长向我们陈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课程。我们看看他们提炼的“展评教学法”。

勤业中学老师们如今这么认为:如果不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实质性改革课堂教学,即使个人素质再好,教学功力再强,自己的课堂也是难以充满活力的,因为学生最愿意做的就是等待,他们始终在等待,等待老师布置任务,等待老师提出问题,等待被老师指导,等待被老师评价,等待老师做出最后的总结……学生在等待中消耗时间。这样的课堂,让人无法忍受。只有触及到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改革才有真出路,否则将是不可持续的,她们努力将学生的“等待”转为教师的“等待”,教师的“迫不及待”转为学生的“迫不及待”,就这一个“转”,师生角色定位变了,课堂真的就完全不一样了。

“展评学习法”教学模式对教师们的要求较高:

1.前端学习任务的确定、时间安排,决定了展示评价的效果,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的备课需更用心;

2.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展示讨论、质疑释疑”环节,教师的点拨提升关系着整个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水平;

3.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理解能力弱的学生(主观上想学但没有能力学的人)会跟不上节奏,教师应科学恰当地安排小组合作,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促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进步;

4.对于一些难点或学生们自主不易讲清的知识点教师要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恰当的补充;

……

反观我们自己或者身边教师熟悉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常常气氛沉闷,我们的学生经常眼神涣散精神疲惫;我们关注较多的是自己的教学进度,较少关心学生的学习实效;我们常责怪学生不认真听讲,自己却不肯主动努力地改变教法,自觉地关注学生,去研究学生的学法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学生获得的绝大部分知识是教师教会的,讲懂的,而很少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辨、讨论、体验或者相互合作帮助而得到的;我们大都关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的方法,我们也常忽略甚至轻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我们很难保证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等;我们在课堂上讲得辛苦,效率依然不高,学生学得被动,更是懒于参与交流,整个课堂我们是主角,唱着我们自以为是习以为常的独角戏,学生是属于我们的不得不“忠实”的听众。

为什么,我们越教越辛苦,越来越产生职业倦怠,越来越缺乏职业成就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学越辛苦,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如何把学生从课堂学习的“困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愉悦、有兴趣、有激情,真正让学生快乐幸福地成长?这实在值得每一位学习者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后该冷静思考的问题。

除了展评课堂教学的讲述,吸引我的还有两点。首先是花式跳绳。观看了一段9分钟的学生花式跳绳录像。动感的画面,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各种式样的跳绳动作叫人目不暇给,配以男生矫健的跳跃、翻腾、甚至街舞的动作穿插;女生柔美的韵律舞动,现代与古典的巧妙结合,可谓绳舞飞扬,阳光奔放!在勤业,特别专业于花式跳绳的大男生便是同学们心目中的英雄了。诚然,在这样拧成一股绳的气势下,个人身心会更健康的发展,团队精神会更和谐的进展!(据说,勤业中学的学生的平均身高高于常州市同类初中。)其次是他们的“酬勤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在校园一隅开垦种植,体验播种、施肥、养护、收获的乐趣。不啻为陶冶情趣,溶于自然的绝好方式。摘录了一位女生的自创诗《酬勤园颂》:“校园一隅绿意满,师生课余勤农忙。虽无鸡豚相作乐,但有菜苗长势旺。晨施薄肥望叶绿,暮至田间闻瓜香。辛苦耕耘不足惧,春种秋收齐守望。”

半天的观摩活动中, 我们感触很深的还有:“展现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态”在勤业中学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理念,更是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的实践。我们看到勤中的校园是有生机的。墙上有各项文艺体育等比赛冠军学生的照片,与之相对是相关领域的各名家冠军。墙上地上还有学生随性挥洒的各种涂鸦,连操场废弃的铁皮车厢上也画满了学生自创的艺术画,真是妙趣横生,创意无限,陈列室里到处是学生创作的各类作品……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其它校本课程。他们的校园涂鸦也别具特色。一起欣赏一下。

柯领在《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孩子》一文中指出:教育就是训练身体和陶冶心灵,好的教育应根据“效法自然”的原理,从感觉开始,也就是从身体的感觉与形象的感觉开始,按人的成长进程的顺序依次是“躯体—情感意志—理性灵魂”的内在节奏来按排课程。他还有这样的认识:当今教育较多重视工具主义的教育价值,缺少对生命的关爱与对个体幸福的关注,缺少人类“美、真、善、爱”的理想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人大多缺少人文精神与内心的定力,追求的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他认为教育的本质与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应相统一。作为永恒的光源普照大地,好让清新的阳光穿过乌云照射下来,柔和而温馨地跟随春、夏、秋、冬的自然节奏,安安静静地滋养大地,润泽生命。                      

钦佩勤业人!至少他们在踏实地尝试着!在勤业,感受到的是课程是由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落地生根。课堂内外,面向的不仅是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也面向了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学生盼着“展评学习法”的课堂;盼着30分钟的大课间(跑操,广播操,2+2+1的个性化活动);盼着每周五的校本课程。学生由喜欢课堂、同学、老师,到喜欢学校,热爱学习并形成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学校则用足拥有的条件和智慧,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着眼于可能悄悄蓄势待发的后续发展,关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未来生活。年轻的心随“美、真、善、爱”而和鸣。

此番在谢校长带领下的13人常州行,每位老师都有触动、有惊喜,有收获良多。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多观摩,多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进步!



执笔:浙江绍兴文澜中学英语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