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教研 > 学科天地 > 历史 > 教学心得
加强两观建设,提高历史学科能力
字体【 】  编辑日期:2015/4/6    编辑:朱海波 冯定育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加强“两观”教学,提高历史学科能力

铜陵市第三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 朱海波 冯定育

 “两观”教学是指在历史高考二轮复习教学中注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同时着手进行,双轮驱动,既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托,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

一、“两观”教学的依据

(一)作为高考的“风向标”,《考试说明》是我省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迎考的标准。2015年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也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教学对高考复习提出要求,其中“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能;”和“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不拘泥于历史教课书的具体表述”就是属于微观要求,“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命题体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则属于宏观要求。

(二)对近三年安徽高考命题的分析:

1、近三年考查情况统计表

表一:模块分值统计表

年份

题型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选修二

2014

选择题

16

20

4

4

 

非选择题

28

 

28

 

 

2013

选择题

12

16

12

4

 

非选择题

16

15

9

 

16

2012

选择题

12

24

4

 

4

非选择题

22

 

26

8

 

表二:通史分值统计表

年份

题型

中国史

世界史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2014

选择题

4

16

8

4

 

12

非选择题

28

 

 

6

22

 

2013

选择题

4

16

8

4

8

4

非选择题

15

31

 

 

10

 

2012

选择题

16

8

4

4

8

4

非选择题

8

10

12

 

26

 

2、高考命题的特点:

(1)从考查方向来看,没有超出考纲范围和课本主干知识,但是明显超越教材,既体现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又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系数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

(2)从宏观来看,以2014年试题为例,涉及到史学理论、新史观的运用,突出文明史观,彰显开放意识,强调史论意识。如第36题,这题所选的三则材料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三个问题层层推进,史实、史论和史观逐层展现,立意高远。第37题以制度创新为主题,不封闭、不僵化,以史为鉴,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凸显历史学科的人文关怀,同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从微观来看,2014年历史试题,更加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史料研习能力,如第14、19、21等题;同时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考查,如12、13、15、16题。

二、“两观”教学的实施

1、宏观层面

何谓宏观教学?指利用历史的纵横联系学习历史知识,以科学历史观为指导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把握完整的历史体系。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以某一专题为引领,重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例如,在复习“中西经济政策调整”这一专题中,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构建本专题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梳理线索。

                       

  基本线索:①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到被迫开放、近代化起步问题;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③近现代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经济思想及经济模式的形成;④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济政策调整及历程;⑤综合认识以中国、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三种现代化经济模式。

其次,引导学生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重新构建通史模式。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趋向,它揭示了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一般认为,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概括性。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揭示了某个时期史实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体现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2)具有客观性。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源于对客观的历史史实的归纳和总结,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3)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的把握受史学观点的影响,由于史观的不同可能对同一历史时期的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会出现差异性。以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变化为例。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变化

 

历史阶段特征

政治: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

 

结合

南京

条约

︾内容

割地、开口、协定关税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

 

2、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经济: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列强商品输入、掠夺原料,“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洋务运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开启近代化历程

思想:经世致用、保守守旧

“放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向西方学习

社会生活:封闭、传统

洋布、洋装进入通商口岸、吃西餐

欧风美雨的侵润改变中国人衣食住行

思维

路径

依据考纲,复习梳理旧知识,打通必修模块的联系,分析重点微观史实

形成历史概念和通史观

准确归纳,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再次,引导学生运用史学理论和科学的史观解决相关问题,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历史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史学界广为流行的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等新思想、新思维、新观念在高考试题中都有所反映,甚至在历史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应该关注新史观,坚持主流价值观,杜绝普世价值观,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史观多角度理解和把握历史发的阶段特征。例如在复习近代世界经济发展史(14世纪——20世纪)这一单元时,可以从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等角度引导学生复习,多角度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经济重要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唯物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14-16世纪

开辟新航路

资本主义的兴起

 

 

各地的文明的碰撞、会合、交融

 

世界由分散开始走向一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7-18世纪

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为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①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工业文明兴起

②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造成殖民地贫穷落后

③客观上传播工业文明开始改变世界面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

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大西洋贸易)

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变,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一个以欧美列强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垄断组织出现

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2、微观层面

万丈高楼平地起,历史理论、历史的宏观体系的构建都要建立在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史实之上。只有在把握相关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理论结论,达到“论从史出”;因此微观层面在高考二轮复习中就显得不可或缺。

 “高考是典型的主干知识的抽样”,命题“情境在书外,情理在书中”。二轮复习应依托《考试说明》回归课本,关注主干知识。在落实中应注意:(1)必须要注意历史发展的时空性。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都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中,可以说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发展的坐标,是史学的第一要义。人类历史正是由时空坐标中众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连接而成。人们只有穿越时空,才能进入历史现场,才能深刻感受历史,理解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因为“史学家并非抽象地思索人类,在他们的思想中总自然地注入时代的气息。”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历史时间经过历史的积淀赋予了特定的意义。时间不但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历史场景,还为人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方法论。年鉴学派代表人布罗代尔曾经创造性提出长时段理论来解释历史,认为长时段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构成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长时段理论是历史认识的有效工具,运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将历史事件准确定位于时间坐标轴,并尽可能地延长轴长,以此为依据,来发现标志性的历史变化,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应做到“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宏观把握”,即从大处着眼,理清知识线索,将考点放到特定的专题中,前后联系进行思考和分析。复习时,可按基本史实——历史概念——知识体系——阶段特征的结构模式进行,首先根据考纲复习梳理旧知识,对主干知识进行微观分析和探讨,从而形成历史概念;然后再从宏观角度进行综合,搭建单元知识体系,形成广度、度和理论度有机统一的知识体系。(3)注重对历史概念的解析,规范学科语言和专业术语。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具有概括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一个完整的历史概念包括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历史概念的外延。历史概念的内涵,就是它所概括的历史事物的本质含义和内容。而历史概念的外延,包括它所概括的历史事物的发生背景、结果、影响、评价等要素。

     另外,我们还要抓历史复习方法的指导和历史解题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宏观教学和微观教学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并行不悖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宏观教学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历史规律;微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学科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既要从宏观上引导学生抬头看路,把握方向,又要关注从微观上指导学生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只有双管齐下,双轮驱动,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