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外交流 > 外事交流
记住过往 别来无恙——78届(四)班校友国庆之际返校相聚
字体【 】  编辑日期:2018-10-4    编辑:外联科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记住过往 别来无恙

文/王春林 (铜陵市三中78届(四)班班长)

青春永远是用来回忆的! 

1978年我们高中毕业,2018年我们再聚首。时隔四十年。

2018年国庆佳节,期盼已久的日子遂了我们的心愿,母校铜陵市第三中学迎来了它四十年前哺育、教导过的学子。


这是不同于一般同学的聚会,我们这届同学从初一同窗共读,到高中就分了文、理科班。1978年高中毕业后迄今,多有失联、少有邂逅,岁月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想来幼稚又可爱,在那个单纯的年代,那么小的年纪,那么几十号人竟然还分“帮派”,以居住地划分、以学习成绩划分、以关系亲疏划分,这是当时那个年代做学生的写真。所幸的是,我们四班还是凝心聚力的,这得益于我们当年的班主任王立宪老师。


不要看他是老师、是班主任,其实,当时他只是个大我们不几岁的毛头小伙子,胆识与对教育事业的热情,让他平添了几分睿智和大胆,我们班愣是让他给带的风生水起、有模有样。

大环境给那个时代的学生营造的就是“劳动最光荣”的氛围,我们甚至还常常打起背包去农村,一呆就是几天。

我们班的课余生活是挺有趣的,一到星期天,老师常组织班里学生三五成群的去原铜陵县烈士塔、原铜陵火车站拍照。那时他有个“海鸥”牌双镜头的照相机,与其说是带我们照相,倒不如说是他在过玩相机的瘾,草地上、树林下、车站货场里停着的火车旁,一任他安排摆布,听到咔嚓咔嚓快门声的同时,俨然看到他那指点江山的得意状态。那时玩相机胶卷要买,拍过后胶卷还要冲洗、相片要扩印。每次白天拍完,晚上我就到老师家里,跟着他在那只能点着红灯的房间里洗印照片,当白天拍的一张张照片从定影水盆里捞出来时,还真有点魔幻般的感觉,烘干、裁剪后,第二天到班上分发的事就没有我的份儿了,那成就感、那嘚瑟劲全由老师尽享了。



当年老师的工作方法和热情影响了我们班的学生,集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品德,在那个时候就潜移默化的传承给了我们。记得读高一时的暑假,在没有任何保护设施的情况下,他组织了班里十几个男生去铜陵县江边码头游长江,这是一个糊涂胆大的举动,现在想来好生后怕,换任何人打死都不会、也不敢去做,然而,他做到了。那次游长江有惊有险,经历了这件事,班里同学尤其是参加游长江活动的同学一下子成熟了许多,我们懂得了团结,懂得了理解,懂得了珍惜。

学生时代,我们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轰轰烈烈的运动中长大,血气方刚的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每次都积极投身运动中。这些充满意气风发的珍贵的同学手稿,留下了那个时代校园里的政治和文化烙印。


其实,初、高中的几年学习生活,我们与年龄相近的班主任的相处是愉快的。因为年龄相近,没有那种师道尊严的隔阂,因为年龄相近,很多想法和做法都能够被彼此接受,也因为年龄相近,我们后来的发展空间都彼此宽广:有的同学上大学了,有的当兵了,有的工作了;老师因为年轻有为,我们毕业后他就离开了学校的教师岗位从政做官,后来又举家落户去了广州。


毕业40年啦,我们每个同学想是再也回不到初、高中时那青春勃发、风华正茂的年代了:多少个学工、学农的日子让我们值得怀念?多少次考试偷偷传递小纸条让我们想来汗颜?多少次班级集体活动让我们酣畅惬意?多少次莫名其妙的误会让我们尴尬至今?

太多太多的回忆让我们感叹不已……

同窗学友分别40载,别来无恙的是学生时代的那份感情,只是岁月无情催人老,经历了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磨砺,在我们趋于成熟而小有建树的同时,年岁逐增的烙印也无情的刻在了我们的面容上。当然,我们仍有着一颗不变的心。

校友们在体育馆合影留念

看到母校欣欣向荣、飞速发展,校友们都为自己是三中人而感到自豪!

校史馆里回忆往昔

漫步当年的中草药园,现在的植物园



分享到: